自動化裝配流水線節拍分析
1、理論節拍時間
由于自動化裝配流水線的工作過程與手動裝配生產線非常相似,因此可以引用許多概念和方法。工件從輸送線的一端進入。首先,進入一臺專用機器進行裝配工藝操作。工藝操作完成后,通過輸送線進入相鄰的下一臺專用機器進行工藝操作,直至完成I序操作后獲得成品或半成品。
每臺專機的工藝操作內容不同,工藝任性程度也不同。因此,每臺專機完成一次藝術操作所需的時間(即每臺專機的節拍時間)也不同。在所有專機中,一臺專機的工藝操作時間必須較長,
該專機的作用類似于手工裝配流水線上瓶頸工位。當某臺專機尚未完成工序操作時,即使下一臺專機已完成工序操作,也必須暫時等待。
由于自動裝配過程中存在特殊現象,這是因為零件質量一致性的缺陷經常導致進料裝置(如振盤進料槽)堵塞和停止。-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專機會暫停等待,而且專機后面的所有專機都會暫時停機,以免考慮這種情況,只分析生產線正常運行時的理論節奏時間。
與手動裝配線非常相似。假設每臺專機的節拍時間是固定的,輸送線連續運行,只要工件不被阻擋,就會繼續向前輸送,那么這條自動化流水線的節拍時間就等于節拍時間長的專機的節拍時間,也就是TC=max{tsi}中TC一自動化裝配流水線的理論節拍時間,min/件;tsi一裝配流水線中每臺專機的節拍時間,min/件,i=1,2...n,n是專機的數量,如果包含手動操作站,它還包括人工操作的數量。
由于某些原因,如自動化裝配流水線經常在手動裝配生產線的基礎上逐漸改造,一些手動操作I序真的很難改造為自動操作或成本太高,所以實際裝配流水線往往是自動專機和一些手動操作混合裝配生產線,決定生產線節奏時間站也可能是手動操作站。,
2、理論生產效率
根據之前的類似分析,自動化流水線的理論生產效率為RC=60/TC=60/max{Tsi},其中RC自動裝配生產線的理論生產效率為零/h。
3、實際節拍時間與實際生產效率
在自動化流水線上,由于零件尺寸不一致,自動化專機和輸送線也會因持續或電氣故障而停機。上述時間損失直接降低了生產線的實際生產效率。因此,在評估生產線的實際節拍時間和生產效率時,應考慮上述兩個因素,并根據使用經驗統計零件堵塞的平均概率和平均處理時間、機器故障的平均概率和平均處理時間,然后分配到每個工作周期。這種處理方法與自動化機械加工生產線上類似問題的處理方法相同。實際平均節拍時間為TP=TC+nptd的實際平均生產效率為RP=60/TP,TP1-裝配流水線的平均節拍時間為min/件;TC1自動裝配生產線的節拍時間為min/件;n自動裝配生產線中自動專機的數量;P-自動裝配生產線中每臺專機的平均停機頻率為次/循環;TD-自動裝配生產線每次平均停機時間為min/次;RP-自動裝配生產線的實際平均生產效率為件/h。